聊聊AI产品做算法备案这件事
发布时间:2024年06月06日
最近很多人来问我AI算法备案这事。
发现还是有很多对AI算法备案不了解的人,甚至有人都完全不知道做AI应用产品需要做算法备案的。。。
群里有一个大佬总结的很形象:
AI应用也是一样,你没拿到备案,你就没办法向全社会开放,也没办法收费没办法商用。
因为我们近期也拿到了AI算法备案,所以也想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,至少你要知道在AI这块,国家规定是什么样的,别做违法的事。
AI算法备案,全称:深度合成(生成合成)服务算法。
最早要追溯到去年12月11日,《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》首次发布。
同时,里面首次提到: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,应当按照《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》履行备案和变更、注销备案手续。
而今年7月13日发布并于8月15号正式实施的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,再次明确算法备案一事。虽然两份文件描述不一样,一个是深度合成算法,一个是生成合成算法,但是在备案系统里,这两被归为一类,就是一个东西。
所以AI算法备案可以说,就是你做AI产品的入市门槛,你没这个门票,你就没有“营业执照”。
算法备案官网在此:
https://beian.cac.gov.cn/#/home
AI算法备案分为两步,第一步是公司主体备案, 第二步才是产品及算法备案。
公司主体备案稍微简单一些,按规定提交好资料,写好《算法备案承诺书》和《落实算法安全主体责任基本情况》,1个礼拜就会有审核结果。
当通过公司主体之后,就是材料非常复杂的算法备案信息登记了。
这块需要注意AI算法是有角色区分的。
分为服务技术支持者和服务提供者。
这块我用智谱AI来举个例子你们就能明白了。
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是公司主体,GLM-130B是大模型,本身不是任何产品,这就是服务技术支持者,给别的产品做支持的。
而ChatGLM(现在改名叫智谱清言)了,是一个也是一个APP,是GLM-130B这个大模型的产品应用,这就是服务提供者。
而一些小企业,接别人大模型的API,在这个API之上做自己的AI应用,这也就是服务提供者。
这么讲应该能明白吧?
而后续的材料这块就不方便多说了,根据备案系统要求挨个填就行。该找法务把关的就去找法务,该要产品流程图的就去画产品流程图。额外提醒一下,如果是是用第三方大模型API的公司,需要补充提供第三方技术佐证材料。并且在8月15号之后,新规中第十五条:
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投诉、举报机制,设置便捷的投诉、举报入口,公布处理流程和反馈时限,及时受理、处理公众投诉举报并反馈处理结果。
这一条很容易被忽略。一定要在产品上做一个投诉举报的功能。
在提交完成之后。
就静静地等待吧。
一般情况下,分为资质初审、线上二审、线下核查、线上终审,历经3~4个月左右的时间,万一资料被驳回修改,时间还会延长。
当你通过的时候,会给你发短信通知,且产品也能获得唯一的备案编号。
这便是AI算法备案的的全部流程。
希望我的这篇文章,能让做AI产品这块的朋友有一些了解。
莫有侥幸,一定要拿到备案以后,再考虑全面开放以及商业化事宜。
毕竟,违法行为不是开玩笑的。
出自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_cyQFT4gSQaaJ_CwkKmO8w
此学习路径概述了生成式 AI ...,Google生成式AI课程官网入口网址